在广袤的鲁西平原,脱贫攻坚的号角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嘹亮。
经过数年奋战,年底,聊城所有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还有脱贫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9万户15.66万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带着对贫困群众的郑重承诺,过去一年来,全市上下始终紧盯脱贫攻坚主战场,聚焦短板、压实任务,合力攻坚,集中突破,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一)
破解“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考验能力,更考验担当。
年11月25日、2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爱军先后到临清市、冠县走访贫困群众,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户家中、产业扶贫项目现场,他和大家共同探讨脱贫路子、增收办法,深摸细查贫困村“家底”。这也是市级领导同志带头抓脱贫的缩影。
越是攻坚克难、爬坡迈坎之时,越要提振精气神。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一年来,市级领导同志纷纷带头走上扶贫一线,抓督导、解难题、促进度。同时,市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扶贫工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并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制度。
头雁领飞,群雁齐追。在市级领导率先垂范下,全市各级扶贫干部都迈开步子、沉到一线,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齐上、部门全参与的扶贫开发格局。年以来,我市重新调整优化了帮扶责任人和村级扶贫专干,明确除村党支部书记外,其他村“两委”成员不得担任帮扶责任人,确保把作风硬、本领高、业务强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同时,采取以会带训、现场教学等方式,对所有扶贫干部进行覆盖式集中轮训,每周至少1次,有效提升了扶贫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
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是关键。我市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每个帮扶责任人建立一本帮扶日志、每名村级扶贫专干建立一本工作日志,在每户贫困户家中墙上设置一个帮扶之窗,由帮包干部入户时随访随填。同时加强跟踪督导,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帮扶责任人点名道姓进行公开通报,有效调动了各级扶贫干部干事业、抓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闺女,你又来啦,吃饭了吗?来来,快坐下,看看我家里添的新家什……”前不久,莘县妹冢镇朱庄村的贫困户朱全生看到帮包人田志芳来了,热情地把她让到屋内。
近期,朱庄村党支部书记协同管区和帮包干部对本村的贫困户逐一走访排查,并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再次给贫困户添置了一些橱子、衣柜、锅碗瓢盆等必需生活物品,挨户发放到贫困户家里。
每周至少入户一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对贫困户开展政策宣讲,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已经成为聊城各级帮扶干部、村扶贫专干的“硬规定”。
“大爷,请您核对一下这项信息。”脱贫攻坚越到关键阶段,越要紧紧扭住“精准”二字。在年9月上旬开展的“扶贫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中,全市各级帮扶干部、村扶贫专干利用入户时机,扎实做好年度动态调整、信息采集,认真做好贫困户年度收入统计和项目收益分配工作,特别是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扶贫手册等材料,并确保所有信息得到贫困户认可,这项工作已全面完成。
年4月,一场为期三个月的精准扶贫“大回访、大整改、大提升”集中行动在全市打响。年,阳谷县李台镇在王申楼村建设了7个食用菌大棚,但由于水质原因,项目闲置了起来。工作组在“大回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后,引进了邻村“种菜能人”武继堂接手管理。“我们通过微生物菌群调理水质,先栽种西红柿,再种植菌类作物。”武继堂满怀信心盘算着:“大棚产值每亩在1万元左右,贫困户分红每年能达到2.5万元。”
在“大回访”的基础上,自年6月中旬开始,全市又组织4个暗访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到村到户到项目,对各县市区扶贫工作开展常态化暗访调研,确保把问题摸透、把症结找准、把短板补齐。
(三)
莘县古城镇前三里营村的贫困户荣令和,现在每天都会准时到三里营田园综合体项目蔬菜大棚基地务工。他说,每月打工可收入元,加上家里4亩租赁土地收入,现在已经成功脱贫“摘帽”。
“三里营田园综合体项目前期已投入扶贫资金近万元,工商社会资本投入近1.5亿元,产生社会效益覆盖周边多贫困户,有效带动增收,稳定脱贫。”莘县古城镇镇长梁文宸表示,综合体项目确保几百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收入元。
家庭农场、就业工场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成为我市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一项成功探索。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我市探索实施了“一区两场”建设新模式,即重点在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和扶贫工作重点乡镇,规划建设“多村一社区”和规模农场、就业工场。
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为贫困群体脱贫解困提供了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重保障;通过吸引工商资本建规模农场、带家庭农场、促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实现了集体增收和产业提效“同频共振”;引进环境友好、劳动密集型项目,下乡进村搞订单加工,建设就业工场,促进了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市共建设了十几处“一区两场”试点项目,实现了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就地致富”的目标。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