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鸡糟鱼鸳鸯饼,牛舌呱嗒小北门”,这句顺口溜广泛流传于山东莘县古城。鸳鸯饼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自清乾隆年间开始流传。莘县鸳鸯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崔增自幼在鸳鸯饼制作技艺言传身教的环境中长大,近些年经过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崔增鸳鸯饼制作技艺。莘县古城镇鸳鸯饼是一项传统的纯手工制饼技艺,莘县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地处平原,适合种植小麦和大葱,当地人充分利用原材料,以独特的手法创作了一种人称肉锅饼的美食。清乾隆年间,郑板桥时任范县(今莘县古城镇)县令,尝过此饼后,因其两两相依的形状,郑板桥遂命名为“鸳鸯饼”。崔增主张传统鸳鸯饼与现代发展环境相适应,在传统鸳鸯饼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健康理念,创新多种风味组合。推出了以鸡蛋和葱为馅料的素锅饼以及香辣鱿鱼、孜然羊肉等口味的鸳鸯饼,丰富了品种,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为扩大鸳鸯饼的传播范围,自年起,崔增采用了泡沫箱加冰袋的设计,大大延长了传统名吃鸳鸯饼的保质期。经过历代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这道传统名吃的制作发展为9个主要工艺环节、21道工艺程序。制作时取鲜猪肉和葱各一半,先将肉丁、葱白分别加入适量的酱油、盐、香油、味精调均匀;再取面粉和水按照5:3比例混合,和软面至“三不粘”的程度,醒10分钟;取软面皮抻长,近一头抹馅,卷至8层,上笼蒸10分钟出锅。从选择原料、馅料调配、制作造型再到出成品,所有环节均坚持纯手工制作,传统技术和工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选料讲究,配比均匀鸳鸯饼采用莘县当地盛产的小麦磨成的面粉,蛋白质含量高、吸水性强,大葱选鲁西特有的品种,葱白长、水分适度,甘甜、葱香浓;按照猪肉和葱1:1、面和水5:3的标准严格配比,保证了馅料和饼皮的口感。古法蒸制,手工制作从原料配制、和面、制作饼皮,再到成品、蒸制,全部工序皆为纯手工完成;蒸笼采用柳木和竹子定制,环保的同时保证了所有食材都能够达到最优的火候。手法独特,色正味香鸳鸯饼擀制饼皮时要求薄而不粘,层次分明,晶莹剔透,筋而不硬,光滑爽口;最精髓之处在于封口时,两边面皮流畅不打结,形似鸳鸯;馅料没有腥味而无需添加生姜,充分保留了葱香,纯正天然的原料让鸳鸯饼鲜美不腻。鸳鸯饼饼皮多达8层,皮薄筋道、晶莹剔亮,馅料香而不腻、味美鲜香,葱香浓郁,回味绵长。选料符合现代绿色食品的标准和健康养生观念,营养均衡。经历近三百年的传承,鸳鸯饼目前已经成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一张闪亮的美食文化名片。“观郑板桥故里,吃崔增鸳鸯饼”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映射出聊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淀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