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六个新聊城”奋斗目标,今年,聊城市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实现新一届政府良好开局。2月24日上午,聊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擘画出年聊城目标、聊城路径、聊城举措。
◆年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各类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
(一)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着力壮大产业规模,聚焦十大制造业,加快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大力培育铝加工、绿色化工、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加快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重点推进信发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东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建设。
培育特色集群,着力壮大提升高精管材、食品加工、精品钢板等传统集群,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省特色产业集群2个以上。
突出项目带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个以上,推进个以上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华泰高性能橡胶助剂、邦弘中创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进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构建“金字塔”型企业结构,扶持壮大一批营业收入过10亿元骨干企业,支持鲁西、中通、时风等企业固本提质、创新发展,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建设产业配套园区。
实施新兴支柱企业培优行动,重点扶持15家优质企业,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辅导企业5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第二梯队”。
实施“育苗扶壮”行动,分类培育家中小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瞪羚企业5家、单项冠军5家、质量品牌企业30家。
大力推动开发区提质增效。把开发区和各类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明确发展目标定位,支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区、省级开发区、省级化工园区等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色产业集聚区、转型示范区。
(二)全面推进各领域多层次创新,高标准推进4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一体化推进城市数字转型。加快千兆光网接入,新建5G基站个以上,全力打造双千兆城市,推进政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广水城一码通,“爱山东”APP聊城厅上线事项超项,打造项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数字社会。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新增上云企业家、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高标准推进4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有效覆盖,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家以上。实施市级重点研发项目50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支持聊城大学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东昌学院转设为聊城理工学院,新校区建成使用;支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升格,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继续实施“归雁兴聊”“水城优才”工程,引进高校毕业生2.3万人以上。
(三)抢抓政策机遇对接省“七网”行动
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聚焦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济郑高铁建设,推进雄商高铁开工,做好聊邯长高铁、聊城至泰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全力构建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十字型”高铁大通道。完成济聊高速聊城西立交改建工程,加快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建设,开工东阿至阳谷高速、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项目,推进济南至东阿、济南至临清、德州至高唐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动与省会经济圈城市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聊城机场前期工作,超前谋划轨道交通项目,全力打造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聚焦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立足全市“五横六纵”河道布局,建设一批连通、拦蓄工程,构建内连外通、蓄泄兼备、旱引涝排、生态宜居的现代水网体系。重点推进位山、彭楼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徒骇河、金堤河综合提升项目;加快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推进漳卫河防汛建设,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屏障。
聚焦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启动可再生能源倍增计划,有序推进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加快华能高唐风电等21个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东昌府区MW智慧光伏等20个项目。加快布局现代化电网,新建4座千伏、12座千伏变电站,补齐城乡供电能力短板。完善优化油气管网,抓好市LNG应急调储项目建设,做好煤气油储备,强化能源应急保障能力
(四)实现县域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推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聊城经验”。
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品牌效应,打造极简极速审批模式。深化工程建设改革,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过程审批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深化政策集成改革,发布“免申即享”政策清单,推动惠民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推动“15分钟政务服务”再升级,着力打造“就近办”聊城样板,实施建设项目“黑名单”制度,重塑新时代聊城商业文明。
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支持各县(市区)聚焦2—3个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产值百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增强承载能力,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县级国有平台、狠抓镇域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商贸物流、资源加工等特色强镇、支持各县(市区)打造一批中心镇。
做优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市域商业布局体系,加快主城区铁塔片区、东关街等传统商圈、特色街区提升。支持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特色品牌。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培育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服务企业。加快建设临清、冠县、高唐内陆港。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以上。实施市级跨境电商主体培育工程,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
精准推进招商引资。持续办好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实现到位资金亿元以上。大力开拓RCEP新市场,新增有实绩进出口企业家以上。全力抓好33个黄河国家战略重点项目,深度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济聊同城化步伐
(五)把更多资源、更多精力投入到“三农”事业,力争2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
让农业更高效。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支持东昌府区、阳谷创建吨粮县。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万亩以上,适度扩大大豆复合种植面积。推动先进农机装备普及应用,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支持莘县创建国家制种大县、省现代农业强县。新增省级龙头企业、示范企业8家以上,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体,让更多农户融入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高“聊·胜一筹!”品牌影响力。
让农村更美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开展“五改五化”,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0万户,建设省级美丽乡村36个。深入实施“十百千”示范创建行动,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让农民更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稳慎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益和农民收入,力争2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强化人才支撑,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打造电商销售额过0万元的示范村45个、过10亿元的示范乡镇(街道)6个,争创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全国示范区。
(六)推动扩容提质,拓展空间骨架,让“里子”更实、“面子”更靓,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魅力水城。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科学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构建口袋公园、滨河公园、郊野公园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城市慢道。全力推进市大外环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支持东昌府区打造首善之区,加快茌平融入主城区步伐,推动高铁新区建设全面起势。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城市风貌设计,加快实施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打造多元融合的水城特色轴线。实施运河—周公河贯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系。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套、基本建成套,高质量改造老旧小区个,加快推进南部城区供热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15分钟生活圈”,建设聊城美术馆,发展一批特色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
创新城市管理综合评价体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完成市县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公里,实现主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持续开展“走街”行动,常态化整治“十乱”,推进建成区道路保洁、裸露土地和工地扬尘治理全覆盖。开展城市体检,做好管网管线专项排查整治。启用全市智慧停车平台,加快建设市域“一个停车场”,让群众放心出行、便利停车。
(七)把文旅兴市培育成新增长极,加快构建“一城两带”文旅产业战略布局。
突出城市特色新定位。深度挖掘黄河、大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全力打造“两河”交汇明珠城市。着眼于全域旅游,加快构建“一城两带”文旅产业战略布局。支持东昌府区、阳谷、东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响革命老区品牌,建设红色文旅走廊,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构筑多极发展新空间。加强“中华水上古城”保护传承,让古城留住聊城千年人文历史记忆。推动东阿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黄河文化博物馆、西湾森林湿地等项目建设,支持曹植墓景区、蚩尤陵旅游区、位山黄河公园等优化升级,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聊城段建设,推动运河博物馆、中州古城、景阳冈等改造提升,彰显张秋、七级等古镇风貌,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优化度假区空间布局,支持引进重大文旅项目,提升南部新区核心竞争力。
增强文旅产品新供给,承办国家级、省级重大文旅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以文化塑魂,创作一批演艺精品,创新打造“两河之约”旅游品牌;发掘聊城美食文化,建设一批美食街、步行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优化布局水上休闲、运动设施,丰富水上娱乐项目,尽显水城特色。策划推出灵芝、桑黄、阿胶“聊城新三宝”,开发雕刻葫芦、东昌毛笔等文创产品,打响“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完善文旅产业配套,引进知名酒店,建设特色民宿集聚区,加快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八)建设生态聊城、魅力水城,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园区)10家,新增绿色建筑万平方米。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做好问题整改、清零。强化源头治理,推动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强化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省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污染地块综合治理,实现土壤资源安全利用。深化固废、危废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狠抓生态保护修复,确保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加快黄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
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重点领域能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园区)10家,新增绿色建筑万平方米,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公转铁”步伐。
(九)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
提升普惠性民生。推进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扩大公办义务教育占比,鼓励优质学校组建办学共同体。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和区域均衡布局。培育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科,医院全部达到三级水平,力争50%医院、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建立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机制,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做实基础性民生。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市、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实施三孩配套政策措施,多渠道降低养育成本。
强化兜底性民生。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参保人数和覆盖面持续扩大。推行医保业务无差别受理和“全市通办”,开展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和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提高10%。健全“三留守”人员关爱和残疾人服务体系,探索社会救助申请新模式。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梦孙亚飞高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