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的育新街

□聊城赵勇豪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里,街巷已然长在我们的生活里。   街坊的喁喁细语,四邻的嘘寒问暖,前街的走卒,后巷的商贩,此咋起、彼又伏的吆喝声……若巧逢节日或邻里红白大小事,大街小巷便挤满了围观的老人、孩子,青壮年则是派上大用场,“借光、借光”声中在人群里穿梭,脸上漾着欢欣的光芒。   街,形声,从行从圭。汉许慎《说文》解,街,四通道也。所以,看造字结构,本义的“街”就是平地上的四岔路口。中国汉字往往以意境胜,我们仿若看到一幅画儿,二婶儿和三大娘就站在街边的老柳树旁唠着家常。   育新街是我在聊城生活了三十多年里最喜欢的一条街,席间每每说起住处,有人说在育新街或周围住,我总是很羡慕地夸人家有眼光。甚至有好几次,我很认真地想过,在育新街或周围买一套小房子,就为了吃个早餐和没事了去逛逛,至今未能实现这个理想,不过,我一得空就忍不住往育新街跑。   著名的育新街坐落在东昌路、利民路和柳园路、花园路构成的方块形街区里,几成十字形,内沟通,外连接。也就是说,育新街南北、东西各一条,南北不是直线,稍稍错了一下,南北的育新街繁华程度不如东西街。   入育新街,南行,右手边有康园肉饼,这是来自莘县的代表,以肉和粉条为主馅儿,与今天热卖的阳谷肉饸相似,满满的馅儿,大大的油,平底鏊煎,调味料量大,属于重口味、过大瘾的那类。莘县的康园肉饼和阳谷的肉饸都是黄河北岸的地缘,风土人情也同脉。这家店也有十多年了吧,主要的师傅有轮换,但味道没有太变,只是,油重、香极,不能常吃,一个月吃上一回倒也令人惦记着。   路西的博平马蹄火烧店小夫妻站在狭小低矮的门堂里空洞地看着过往的行人,门口外边总是堆着一些碎木段或木条,这是很朴素的札幌。小两口为人实在得很,东西没变化,生意不是很好,所以,又添置了烧鸡猪蹄的熟食项目,应该是物美价廉的火烧、豆腐脑儿支撑不了并不便宜的房租和孩子的学费。但这样做,从生意学来说不一定就好。   田园小厨也在路西,有一些年头儿了,但生意始终温吞,去吃过几回,没有多深的印象。   同样在路西侧,有个公厕保留下来了。原来卫生没人管,现在好了,很干净。有一次,我在里面邂逅周围写字楼里的人,很出乎意料,这个必须为政府点赞。   继续向前走,路边开始出现菜农和菜贩摊儿,快到育新街的腹地了。   走尽,是丁字路口,路边千篇一律的店招没有了识别功能。直接平视热气腾腾的摊儿,原来的底片上硬生生地多出了一道硬邦邦的栅栏,卖主的吆喝声和热情的笑脸现在首先要逾越这个没感情的家伙。   这样想着的时候,我回望了一下路南的三角火烧,没看到司空见惯的长龙,也没看到那个几乎一刻不停地劳作的瘦弱的店主。   育新街东西两段在此分行。西段走过去交叉柳园南路的是著名的女人街,女人街本来叫后许街,因遍布卖衣服的,尤其是女性衣服的小店而得名,我觉得倒是很形象,形状气质有点像聊大老校区西门的那条小吃街。在这段育新街上值得一说的是路南的民亚餐厅,这几乎是残留在聊城人记忆中的存在,历史很长了。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餐饮老板开车在聊城转了好大一圈,几乎看尽了哪家的生意好还是不好,最后想起的去处就是民亚餐厅。那是我第二次去,第一次去是月工资不到块的时候,感觉就一个实惠好吃。这次看还是巨大的盘子,堆尖儿的菜,似乎只有记忆中的乡村(青年林一家老店)堪比。这次,我们象征性地吃了一点儿就撤退了,店里人很多,也很热闹,我恍若置身阳谷的谷山饭店。有一次,我问出租车师傅,你们一般去什么地方吃饭,那个师傅很果断地说民亚。   经过老彭夫妇的烤呱嗒店和著名的三角火烧摊儿,沿路南走,穿过几个菜贩,路东有两家卖牛羊肉和猪肉的,天天货架殷实,生意应该不错。这一段儿路店有些萧条,再往南走,路西有家高唐老豆腐,我在一个错过了饭点的时间在那里吃过,很安静,很干净,豆腐也很地道,并且里面放的是老油(棉油)。   再往前,路西是一个岔口,向西有一条路叫美食街,美食街也很曲折,一段冷清后,拐直才是食肆林立的主街。   几年前的一个早上,我在育新街与美食街的岔口处买过一双手工布鞋,一位农村老太太自己手工做的,穿上很舒服,我记得是15元一双,后来再也没见过她了。   沿着这条南向的育新街走,很快就融入人声鼎沸的利民路了。   应该说,一般路的交岔口最为热闹繁荣,育新街也是。在那个错位的十字路口,自然汇集着最多的人流。除了栉次的店铺,摊贩儿见缝插针,原真的吆喝声和扩音喇叭的回放让我每次经过时都很兴奋,感觉特别接地气,当然,也勾起了很多小时候的回忆。哦,是不是真的老了?   其实,育新街的核心业态就是菜市场,位于市区中心,东临堪称省内最具人气的公园,周围全是生活区,所以,菜市场、小学配套必须有,其调性必然是生活化的、缓慢的,街上一早一晚的时候都有菜农专门赶来,更是吸引了不少有闲暇的老人。所以,拥挤在这条街上的年轻人很少,除了慕名赶来吃早餐的和中午对付一下的上班族。   在三角火烧、吊炉烧饼、胡辣汤、豆腐脑、沙镇呱嗒、小笼包、鸡蛋饼扎堆儿的路口东行,路北有一所小学,倘若碰巧从这里经过,如果路不堵,放慢车速或脚步,你一定可以听见朗朗的读书声,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如果正好赶上了放学,也别着急赶路,从孩子的脸上、呼喊声、打闹中你可以找到自己,所以,耽误一会儿不急,且看看风景,让他们先走,一晌的课后,孩子也许早饿了吧。   路北有家粮油店,叫打靶场,我每次经过都要多看它两眼,我觉得名字很好,一听就有丰富的品牌联想,这家店好像很久了吧?一次我坐出租车,碰巧师傅是育新街土生土长的,聊起来,他告诉我,打靶场油粮店老板才是育新街上的首富,真是看不出。其实是他有很厉害的营销渠道,常年维护,客情固若金汤,生意自然稳妥了。   又到一丁字路口,不知老徐家牛肉店里顾客多少了,老徐还是和老顾客像地下党对暗号似的谈起生意——“怎么吃?”接着简洁地传给媳妇、儿子口令,割哪个部位。   路北的老桃酥店前没有一个人,这是下午四点多,要是上午,桃酥点心正出炉的时候,这里会排起一溜儿的长队,老太太们打着招呼拉着家常,慢慢地等到了桃酥后话别,生活就在这样的甜美中重复。   终于看到路南的壮馍酥饼店前人头攒动的场面,也闻到了久违的香气和人气。   下午五点,太阳照不到街上了,春寒料峭的季节觉得凉意还是很重,抬头见公园的电子屏闪烁着眩光,路,到头了。   文章选自《聊城风物记》,略有改动。

本文来源:聊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3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