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也就是天下,而把天地人贯通的一竖,就是掌握最高权力的帝王。
王,武器斧钺的象形字。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斧钺,就代表王权。
在嬴政给自己弄了个皇帝的名号以前,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为王。
王姓,这样一个自带霸气的姓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力压李、张、刘等大姓,是响当当的中国第一大姓。
直到大唐盛世到来,李成了国姓,王姓的风头才被盖过去。
为什么自带逼格的王姓,却没有像刘、李那样诞生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族。
帝王后代,以王为姓
这就要从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老问题说起了。
在先秦时代,古代人的姓氏是分开的。
按照北宋刘恕所撰的《通鉴外纪》所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什么意思了?
姓是代表家族的老祖宗的,氏是代表家族子孙分支的。
例如周文王姬昌,他是黄帝的后代,姓姬。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周就是文王这一脉的氏。周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产生了齐、鲁、吴等几百个氏。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几百个诸侯国打得只剩下战国七雄,最后再被秦始皇统一。
这些诸侯的后代们变成了庶民,一部分人不忘先祖荣耀,用氏当作自己的姓,于是产生了齐姓、赵姓等姓;一部分人保持低调,把氏去掉只留姓,慢慢地,秦朝以后姓和氏就合二为一了。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想用国号做姓,也不想太低调。
那该怎么办了,向前辈学习吧。
东周时,周灵王的大王子姬晋,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但天妒英才,姬晋英年早逝。姬晋的后代迁居到了山西太原。虽然没有继承王位,但姬晋也是一位王子,他的后代就以王为姓。王子晋就是王氏先祖。王子晋也被称为王子乔。
王姓始祖王子晋
作为诸侯王的后代,谁还不是个小王子了。这些诸侯王的后代们有样学样,纷纷改姓为王。
所以,不是王姓没有成为帝王,而是帝王世家的后代以王为姓。
只想当将军,不想当皇帝的老王家
可能是厌倦了帝王生涯,历代王朝末年群雄争霸天下,老王家的人更喜欢做忠臣良将,为领导打辅助,而不是自己出头。
王子晋的第十五世孙,叫王翦,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孙子王离祖孙三代辅佐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当时最顶级的将门世家。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王离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下落不明。王离的两个儿子逃亡到齐地,大儿子王元一脉留在了山东琅琊,二儿子王威的后代回到了王氏的老家山西太原,最终形成了王氏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分支:千年门阀世家琅琊王氏、太原王氏。
魏晋时期,琅琊王氏出了一个大孝子、一个好弟弟。大孝子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好弟弟是王祥的弟弟、二十四悌中王览争鸩的王览。
当时还没有科举,采用的是举孝廉的制度,王祥和王览作为孝悌的典型都入朝为官。琅琊王氏也成为魏晋名门。
晋朝司马家得位不正,先是八王之乱、又是永嘉之乱,胡人入侵,北方陷入战乱。
许多北方的大家族举族迁居到长江以南避乱,史称“衣冠南渡”。
琅玡王氏家族的王导、王敦拥戴琅玡王司马睿南渡到南京建立东晋,华夏分割为了南北朝。
王导、王敦哥俩一文一武,王导为宰相,稳固中枢;王敦为将,手握重兵。
号称“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也一跃成为南朝第一名门望族,论实力地位只有陈郡谢氏能抗衡。陈郡谢氏就是打赢淝水之战的谢安谢玄家。
东晋虽然还是司马家当皇帝,但朝廷官员都是王家和谢家的人。
刘禹锡有一首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的就是琅玡王氏和陈郡谢氏。
与琅琊王氏相比,太原王氏的命运却有些坎坷。
太原王氏的族人们一直在跟权臣斗争,却一直失败。
王允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兵败后被杀。
王允的侄子王凌反对司马懿篡权,失败被夷灭三族。
王述、王坦之反对大司马桓温专权,父子二人差点被杀,幸好桓温自己病死。
王坦之的儿子王愉反对太尉刘裕擅权,又失败,被刘裕灭门。只有孙子王慧龙一人渡江逃到了北朝。
老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南北朝被隋统一,隋文帝杨坚出身北朝,当然不会喜欢南朝的门阀世家。政治上不允许这些世家的人为官,经济上课以重税。
琅琊王氏慢慢没落不复存在。
而当初逃到北方的王慧龙一脉,一直在北朝中担任高官。到王慧龙的孙子王琼时,太原王氏已经成为和陇西李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并列的五姓七望高门大族。
唐太祖李渊起兵前在太原担任留守,把妹妹嫁给了太原王氏,李家和王家开始联姻。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后都来源于太原王氏。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农民军憎恨门阀世族,大量世族人士被杀,门阀彻底走向衰落,太原王氏也成为昨日黄花。
到了北宋年间,有位叫王佑的官员,才德兼备,奈何性情耿直,仕途一路坎坷。我不行,我的子孙一定行!王佑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三棵槐树,立下了“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的flag。
30多年后,王佑的次子王旦真的官居宰相。王旦为相12年,死后得到了文臣的最高谥号“文正”,可见地位有多高。
王旦崇尚节俭,死后就葬在开封,一直没有立碑。直到仁宋年间,王旦的子孙建立王氏宗祠,在宗祠院内也种植了三棵槐树,命名为“三槐堂”。宋仁宗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并命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碑文。苏轼题写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还被收入了《古文观止》。三槐王氏从此名扬天下。
此后,开封不仅受辽人侵扰,也受黄河水患影响。王旦的孙子王巩将祖父迁回老家山东莘县王庄,重建了三槐堂宗祠。王旦的后代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王庄被称为群贤堡。山东莘县群贤堡,就是三槐王氏的发祥地。三槐王氏是现在王氏中最大的支派。《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40%的王氏家谱都冠以“三槐堂”的堂号。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
有王旦这样的名相,有王忠嗣这样的名将,有王玄策这样一人灭一国的外交官,有王世充这样的枭雄,但王家就是不出皇帝。
最接近皇帝的就是篡权的王莽了,建立了短短14年的新朝。
王家不仅出名臣名将多,文学家、医学家、美术家,王姓名人都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