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济南,凉意渐浓,驱车向西不到公里,我们去探访了莘县的一股“热浪”。这股热浪,涌动在莘县董杜庄镇毕屯村党支部领办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毕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军靠种植新型高端辣椒和农产品综合体,带领村民趟出了一条壮大毕屯以及周边村庄发展的新路子。
毕屯村的蔬菜合作社内,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他们把刚摘下来的辣椒筛选、分类、装箱,这批货今晚就要发货到长沙,明天早上就会出现在长沙的一些商超里面。
蔬菜合作社后面就是连成片的蔬菜大棚,张军带着记者钻进了一个辣椒大棚,这里种植的是一种叫“软香辣”的新型辣椒,如今是毕屯村有名的“特产”。“今年我们种植辣椒很成功,一个棚的产量大概在斤左右,村民也已经逐步接受了将辣椒作为主要农作物种植。”张军向记者介绍到。
走出辣椒大棚,种植辣椒的农户说,往年他们以种西瓜为主,今年他试着种了一亩地的辣椒,没想到产量不错,而且今年的价格行情也很好!他计划,明年将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
莘县是全国蔬菜种植第一大县,毕屯村往年以种植西瓜闻名,不过,张军来到这里之后调研发现,西瓜的附加值并不算高。于是,他邀请了相关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调研,对村里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最终,和村委成员讨论决定以合作社的方式种植辣椒。
“今年试种的村民,收成都很可观,所以打心眼里都觉得开心。”张军说,“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让棚内环境更为适宜辣椒生长,在不断调整下,我们生产出来的辣椒从品质、数量到价格,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的辣椒主要销往湖南等地区,与多名网红达成‘直播带货’合作协议,销售效果很理想,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整链。”
“毕屯村耕地面积面积余亩,村内主导产业为大拱棚农产品种植。年之前,毕屯村是全县有名的大村、乱村之一,资源匮乏、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张军介绍到,之前,毕屯村内宗族矛盾突出,干部思想落后,群众观念滞后,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当下,合作社种植了0亩辣椒,集体收入突破了10万元,对于毕屯村来说,这是乡村走向振兴的希望。
辣椒的销路打开了,村民的思路也拓宽了。“特产”走出大棚,“网红直播带货”走进村庄,张军给毕屯村带来的不只是“时髦”,也为毕屯村的发展输送源头活水,让村民增加信心、开拓视野、找到方向,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第一批公选党支部书记到村任职之后,张军面临的首要的问题就是改变“村容村貌”。他自筹资金为村子安装了近盏路灯,将村里道路都做了硬化,让毕屯不再有“黑暗”和泥泞。张军调研发现村集体收入低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第一因素,村里没钱,推进各项工作就处于被动状态。要想改变这一恶性循环,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而推进产业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党支部领办新型农业合作社。
5月份,毕屯村党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成立莘县毕屯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毕屯农产品综合体”即毕屯大槐树五坊——酒坊、槐花蜜坊、老布鞋坊、西瓜辣椒酱坊、石磨面坊。张军带我们来到了老布鞋坊,看着村里的老人纳的鞋底,看着他们一针一线做鞋的样子,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农村与泥土花草为伴的时光,悠闲惬意。
没有绚丽的名目,只是找回了一份旧时情怀。因为毕屯村有一颗千年古槐,所以老布鞋还注册了“老槐树”商标。离开时,张军还将做好的布鞋赠予记者留念,在老布鞋坊,记者当场拿回来套脚一试,久违的舒适自在,让人欢喜非常。
“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毕屯村开始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环境卫生,建立了毕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订单收购站,让毕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做小工,增加一份收入。下一步,我们应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好好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继续发展壮大大棚农业。”张军说。
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张军的带领下,毕屯村干群关系开始慢慢和谐融洽,村民也开始人心思进,毕屯村也从“习惯使然”到“生态宜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毕屯村引进了新型高端辣椒种植,为西瓜辣椒酱坊的生产提供原材料支撑,老布鞋制作让留守妇女农闲时传统手工既发扬了传统文化又增加收入……在这片热浪滚滚的土地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莘县篇拉开序幕,全国乡村振兴的蓝图也正在变成眼前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