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范县辛庄乡的毛楼,是濮阳市一处著名旅游景区。建在毛楼景区内的郑板桥纪念馆,常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瞻仰“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板桥风采。
年,随着《糊涂县令郑板桥》电视剧的热播,此处愈发游人如织。许是受板桥之“怪”的影响,范县的“怪人”“怪事”“怪现象”,也世代不绝,成为闻名全国的一个“怪”县。
但如果您真了解了范县,其实也“见怪不怪”。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咱范县的五大“怪”~
一怪:板桥要搬范县来
郑板桥纪念馆内的郑板桥雕像
年,考中进士已满6年的郑板桥,终获任命,到范县任县令。在范县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且多佑穷佐富,将范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年冬,郑板桥调任潍县县令。回到家乡后,郑板桥一直怀念在范县的日子,写下了不少歌咏寄情范县的诗文。“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谐又包容。老夫去后相似切,但愿人安与年丰。”诗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范县的一往情深。
为什么书画、脾气都异常怪异的郑板桥,想起范县就“不觉出涕”?这不能不说是件怪事。笔者认为,这里面至少有两个原因。一,范县是郑板桥入仕之始,是郑板桥为官的第一个地方,他在那里干得一帆风顺。郑板桥造福了范县,范县也成就了郑板桥。二,范县的淳朴民风、和蔼包容,范县人民对郑板桥厚爱有加,郑板桥对范县深厚的感情,令他念念不忘范县。
二怪:酒不醉客不实在
范县人好客热情。在范县,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凡来客人,主人即便是赊账,也得以酒待客。“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在范县喝酒,不喝醉不算喝好,不喝醉不算主人热情。此种习俗,也使得很多不胜酒力者望而却步,甚至“吓”走了一些客商。近些年来,范县也移风易俗,讲究文明待客,敬酒而不强劝酒了。
范县农村至今仍有在婚庆大事上摆“三八八”大席的习惯。即八碟、八盘、八大碗,另加四大件(整鸡、整鱼、红烧肘子、连刀肉),只有这样,方为盛宴。范县人的这种待客、劝酒之道,让很多第一次来范县的人有点不适应,认为范县人有点傻,有点怪:“客人喝醉了,还得给主人添很多麻烦,何必呢?拿这么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吃不完不浪费了吗?”但这种“傻”,这种怪,也是范县人鲜明的特色。绝大部分范县人,待人接物话不多,但骨子里是满满的热情和豪爽。范县人敢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有什么事情,他们看得比自己的事情还重要。
范县人何以这么“怪”?主要是这里独特的文化浸润所致。范县东望邹鲁,北临燕赵,是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地。这里的人们,既有着山东人的豪爽,又有着河南人的淳朴,还有着河北人的侠义。再加上范县濒临黄河,屡遭水患,造成这里人比较贫困。家里有客人时,就倾囊待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酒不醉可不实在”的风气。
三怪:传统文化放异彩
范县还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一个仅有50万人口的小县,文化名人却层出不穷。
以书画界为例。众所周知,郑板桥以画竹出名,多年后,范县又出了一名画竹大家,那就是被称为“山东一支竹”的著名画家李方玉。李方玉出生、成长于范县,工作在山东,近年来,为报答家乡,他先后为家乡捐献所收藏书画和个人画作多幅,其中多幅是国家二级文物。除了李方玉外,中国书协、美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美协会员中,来自范县的共有几十名。濮阳市的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中,范县人占到了几近一半,堪称名副其实的“书画之乡”。
除了书法,范县在乒乓球方面也享誉全国。乒乓球老教练郑方德,上大学时学中文,当教师时教物理,后来又当上了乒乓球教练,并培养出了世界冠军刘伟、周雨等一批国家队主力球员。老郑的确有点“怪”。
范县还是戏曲之乡。目前活跃在范县的大大小小戏曲剧种有近20个,罗卷戏、豫剧、二夹弦、四平调、山东枣梆、大平调、河北梆子、山东梆子、河南坠子、山东琴书、梨花打鼓等,各种戏曲争奇斗艳。其中,四平调、罗卷戏和山东枣梆,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范县传统文化却如此灿烂?这与范县深厚的社会、人文积淀是分不开的。位于黄河之滨的范县,人类文明起源较早。早在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濮州(今范县)雷泽;尧舜禹三贤禅让和丹朱治邑的故事也发生在范县一带;范、姚、顾、秦四个姓氏同样起源于此。范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等都发生在这里,唐末农民起义、和明末榆园军起义,都发生在范县一带,北宋梁山好汉,也常出没于范县。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冀鲁豫边区的首府所在,有着“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之称。一脉相承的文焕延续,使范县自古就形成了崇文尚武之风,让范县至今仍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文化领域的一朵“奇葩”。
四怪:消失范水今复来
范县人说到县名由来,一定会提到范水。《范县志》记载,西汉初年(大约是公元前年)设置范县,因范水穿境而过而得名。据了解,范水是济水的一条支流,现已了无踪迹,其走向今人很难说清。
年,为纪念已经消失的、让范县由此得名的范水,范县将境内的孟楼河更名为范水。自此,消失了很久的范水又回来了。
范水由消失到“归来”,从中看到的是范县人不忘初心的情怀。饮水思源,现在人们看到“范水”这两个字,自然就会想到范县名字的由来,从而找到出发的地方。
五怪:县城建在省界外
范县最大一怪,要数“县城建在省界外”了,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现象。
到过范县的人都知道,范县目前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是在范县地盘上,但老城仍在山东省樱桃园镇。新城马路宽阔,花木葱茏,现代化气息很浓;老城老旧矮小,马路狭窄,但人来人往,却也相当热闹。说起范县老城,濮阳人都知道一个顺口溜:“山东省里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县里有个山东乡(樱桃园镇),山东乡里有个河南村(金村和张扶村),河南从里住着山东人。山东和河南犬牙交错,即便在范县老城工作多年,也很难分清哪里是山东哪里是河南。
那么,范县县城是怎么建到山东省境内的呢?如此行政区划产生的背景又是什么呢?这得从当地的金堤河说起。
在范县和山东交界处有一条金堤河,范县即被“夹在”金堤河和黄河之间。年2月,国务院以“特急国水[]86号文”决定,采取区划调整的方法,来处理两省间的水事纠纷,将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省,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将寿张金堤以南五个区并入范县,范县金堤以北五个区划归莘县,寿张、范县两县的金堤河南部合并成范县,划归河南省,范县县城仍留在山东。经过区划调整,金堤河水只经河南省辖县流入黄河,豫、鲁两省关于金堤河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
这样一来,也就由此形成了范县“县城建在省界外”的奇观。年9月,濮阳建市,范县隶属濮阳市,县人民政府依然设在山东省莘县境内。
由于范县县城建在省界外,城市框架无法拉大,极大地制约了范县发展。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范县在金堤河南开始建设新区。年10月,范县县委、县政府搬迁到范县新区办公,现在的范县县城,依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新区,一部分在原址老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范县城关镇政府和山东莘县樱桃园镇政府同居一城,但两省人民长期以来一直友好和睦相处,经济发展合作共赢,从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事件。两省一家亲,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件令人称道的“怪事”。
还有两大怪,可全是美味哟
六怪:半个铁锅扣过来:
吊炉烧饼
冬天来了吃两个吊炉烧饼,再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不仅让人享受的美味,而且身体暖意融融,不再有寒意。,创制年代久远已不可考,因便于携带,在范县一带深受欢迎。烧饼是一种烤制食品,其制作工具是:把一个去掉四分之一的铁锅,锅口朝下扣在一个稍有凹型的底盘上,外部敷一层搀少量麦桔的泥巴密封,称为烤炉,炉内放果木炭,即可加工烧饼。烧饼的食材主要是白面、芝麻、五香粉、盐、糖稀。加工方法是:白面加水适量,再添少许酵母发酵,发好的面擀压成圆形饼状,表面均匀抹一点糖稀,再撒少许芝麻,贴在已燃木炭预热烤炉的顶端,约2—3分钟即可食用。刚出炉的烧饼,外酥里嫩,放在嘴边还未吃到口里,朴鼻的果木香气、芝麻香气会让你食欲大开。
七怪:范县包子名在外:
在濮阳,无论是在星级饭店的宴请中,还是在街头小店的随意品尝中,主食几乎都少不了一样-----范县大包子。它以皮薄、馅香、味美赢得了龙乡广大食客的厚爱。
北魏时期,孝文帝在一次考察民情时品尝了大包子,感觉其味美可口,赞誉其为“天下第一大包子”。北宋时期,水泊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在范县以开小店为生,熬稀饭、做包子,迎接来往的英雄豪杰。因二人侠肝义胆、杀富济贫,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们所做的包子也就随着他们的名气传播开来。
范县大包子好吃的秘诀在于包子馅料的调配上。先是把发酵的白面馍掰碎,再用大小茴香、花椒熬成的水泡着,在太阳下晒一个月,制成甜面酱。然后用猪油炒酱,五花猪肉丁用酱炒制。粉条焯好剁碎用酱拌匀。加入葱末、姜末、盐、香油,搅拌均匀。一般的包子为元宝状,也叫合手包。刚出笼的包子其香扑鼻,在下风口,米开外就闻到包子的芳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