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莘县,不是国都,竟有太子墓,二子义

山东莘县,不是国都,竟有太子墓,“二子义烈之举”佳话世代流传山东省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张丁材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更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山东聊城莘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许多村名、地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笔者将带您品读地名背后的故事,了解莘县、热爱莘县、传播莘县。莘县城南十八里铺镇有一个著名村庄叫太子张庄(简称“太子张”),该村因太子冢而得名。莘县古称莘野,从来就没做过国都,哪来的太子墓呢?殊不知,在多年以前,这里曾发生了一起卫国王室惊天谋杀案,演绎出一段悲惨凄美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莘野位于齐、卫两国交界处,漯水由此流过向东北汇入济水,莘野便成了齐、卫水路往来的必经之地。当时,卫国的卫宣公在位。宣公名晋,为人淫纵不检,继位前就与其父庄公的宠妄夷姜私通,生一子取名伋子(也写作急子),寄养于民间。宣公继位后,夷姜得幸,朝夕相处,如同夫妇,伋被接回立为太子。伋子长到16岁,宣公为其聘齐僖公的长女宣姜为妻,并派使者带车马去齐国迎娶。后宣公听说宣姜有绝世之姿,顿生自纳为妾之意。他派人构筑宫室,名曰新台,然后派伋出使宋国,自己却将宣姜迎至新台,纳为宠亲。伋子宽厚忍让,也不计较。宣公与宣姜连生二子,长子名寿,次子名朔。二人虽是一母所生,性格却大相径庭。寿为人忠厚,朔则狡猾奸诈。宣姜希望宣公将伋废掉,立自己所生的二儿子为太子,但宣公找不到借口,无法做出决定。于是,宣姜先用诬陷之术逼伋之生母夷姜自缢而死,又说伋不忘父王的夺妻之恨,多次调戏自己。宣公向寿查询,寿说绝无此事。宣姜由此对寿也忌恨起来,一心要出掉伋,然后立小儿子朔为太子。当地百姓得知此事,既痛恨宣公的昏庸和宣姜的残暴,又为伋与寿的义烈所感动,自动凑钱出工,将两具尸体掩埋,筑土为陵,人称“太子冢”。一张姓人家自愿在陵旁建庐守护,后来渐成村庄,村名便定为“太子冢张庄”,简称“太子张庄”,沿用至今。张庄古墓太子冢至今仍在,前些年曾在冢前挖掘出一块碑碣,上刻“孝伋之墓”四字。年,当地人自愿集资,为太子冢刻立了标志碑,以为永久标记。所以,伋、寿的义烈之举,《春秋.左氏传》中有记载,《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表达了卫国人民对“二子”之间感情的欣赏与感动,《东周列国志》有更详尽的描述,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9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