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被写错名字,玄机没手抖那么简

多少年以来,广大演艺界人士想尽办法,通过结婚离婚、分手出轨各种手段阻止汪峰老师上头条。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汪峰的名字会以“县委书记批示”的方式在时政圈被热议,这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啊。

山东莘县住建局某位干事,可能是汪峰的粉丝吧,在给县委书记写汇报材料时,竟然将书记的名字王峰写成了汪峰。

如果仅仅是名字写错,大度一点的领导或许也就一笑了之,“鬼打眼”的事情实在也难免。但用县委书记的批示原话说,“一张半纸的稿子,错误百出”。这份报告本来是住建局落实县里督查文件,清查本县拆迁情况的汇报。行文中不但写错县委书记名字,还出现两个句号并存的硬伤。尤为重要的,汇报拆迁预算时,给出的数据和目前的真实数据每亩相差了15万元。

县委书记的批示特别好玩。在自己被写错的名字旁边,批了一句话“我不是歌星”,不悦中还保持着克制。在已开工土地数据旁边,批的是“收益还能收回吗?”在被写错的预算标准旁批的是,“现在指标都45万了。”潜台词大概是,你们以为我真不了解情况啊?接着看到两个肩并肩的句号时,书记打了个问号,隔着屏幕仿佛都能看到他一头问号了。最后看到住建局长明显不是手写的签字后,批了一句“复印的吧?”感觉书记都快气笑了,于是他写了长长一段批示,并疾呼“工作作风,岂是小事!”

不管是书记名字还是汇报数据,出错都是非常不对的,毕竟这是党政公文。但从惯常的基层官场文化来看,把领导名字写错这事太少见了,毕竟这是大忌啊。心理学上认为,“口误”这件事其实是不存在的,任何口误都是你内心深处某种潜意识的流露。那么“手抖”其实也一样,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这一事件的各个要素,我们或许能窥到一些玄机。

现任莘县县委书记王峰,常年在山东东营市任职,今年10月他才跨地市来到聊城莘县赴任。任职两个多月,王峰做了不少调研,他把乡村振兴、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城市建设当成施政的重点之一,所以他才特别重视这份关于拆迁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个事件中另一位重要当事人,莘县住建局局长徐凤华又是什么背景呢?他是本地干部,曾干过十多年的乡镇干部,属于“本土政治精英”。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年时任莘县河店镇党委书记的徐凤华,还曾因为包庇别的干部亲属吃空饷受到过处分。这种事,反倒很可能让他在当地赢得某些干部的认可。

面对这份错讹百出的报告,他的解释是,因为是关于拆迁工作的汇报,就把任务交给了下属拆迁办,又因为自己不在单位,所以没能对报告进行审查,下属就用手戳(印章)代替了他的亲笔签名。按照我们对县委书记权力的理解,县直部门对于汇报给书记的材料,必然是小心翼翼的,但是莘县住建局显得漫不经心。

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在本地颇有“人缘”的局长和他的下属,对于向刚刚从外地到任两个月的县委书记汇报工作,并不怎么重视,甚至连他叫啥都记得有一搭没一搭的。如果把这说成两股力量的暗战,也许太夸张了,但我们分明能看到县委书记的施政决策,在离落实只有“最后一公里”的地方,遭到阻力了。

施政理念无法落地,这种情况从上到下都能看到。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有一些是政策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而遭到抵制。有一些是因为缺乏监督问责,遭遇基层懒政,没有推行动力。而更多的则源于基层那种不紧不实、观望犹移、选择性执行的工作作风。说到底,还是内心打起了各种各样的小算盘,没有把立场摆在有利于全县发展的大局上。

有趣的是,莘县住建局这份报告,本来就是因为被督查后,才不得不“落实”情况报告,结果还是以敷衍的方式落实,难怪县委书记要说“让我如何相信”。而莘县住建局为何敢这么“慢待”县委的督查,其中的隐情恐怕县委书记和住建局长各自都有一份答案吧。而每亩相差15万元的预算款,真的只是数据错误么?

此事引发热议后,莘县召开了全县工作纪律作风整顿会议,想必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大局意识肯定会有所加强。但种种迹象看来,王峰这位外地书记要在莘县树立起威信,真正落实发展谋略,恐怕不是批示一次文件,开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

(文/于永杰)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5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