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聊城人郝记华以梦为马探索地球

人物简介

郝记华,年生于山东省莘县,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本科学位,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年1月回国工作,并获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青年项目资助,主要从事早期地球营养元素循环、生命起源、地外海洋宜居性等研究。年5月26日,郝记华荣获加拿大高等研究院颁发的年度全球学者奖。这是该奖项历史上首次颁发给中国内地高校的学者。

本报记者吕晓磊

对于地球,我们都不陌生,但你是否想过早期地球是怎么出现生命的?地球的环境又是如何演化到适宜各类生命的居住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担任特任研究员的郝记华的课题组研究的便是这些奇妙却又未知的问题。

2月2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郝记华,他是国际上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也是学生们眼中年轻而博学的“郝老师”。

探索地球跨越沧海桑田的浪漫

和很多人一样,郝记华小时候也立志“长大要当科学家”,但郝记华最初喊出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就是一句口号,当时的他对科研没有什么概念。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大学时的一门选修课引领郝记华走上了科研之路,他最终成为一位科学家。

“我在大一下学期时,选修课老师让我们思考未来5—10年的职业规划,并且采访一位想从事职业的从业者。我当时选择了采访中科大做南极环境科学研究的刘晓东老师。我跟他聊得很开心,他也邀请我与他的研究生们交流,暑假时,我去了他的实验室,开展一些实践性质的科研工作,逐渐走上了科研这条道路。”梦想变成现实,也照耀着郝记华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他说,“我从小就对生命科学非常感兴趣,也喜欢环境与地空,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未知的。尤其是国内很少有人进行地球早期的研究,探索地球是一种跨越沧海桑田的浪漫”。

除了与生命起源相关的课题,郝记华也一直在其他方面进行着“大动作”,比如关于行星科学的研究以及新成立的天体生物学实验室,郝记华说,“这个课题做的是NASA的天体生物学的一个大项目,实际上,NASA在天体生物学上的投入已经有二三十年了,但我们国家现在才刚刚开始起步,这也是我在中科大建立天体生物学实验室的一个初衷。”

莫大荣幸获得年度全球学者奖

谈及获得年度全球学者奖,郝记华表示,这是自己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莫大荣幸”。

“得知自己获奖时,除了激动,更多的是荣幸,或者说庆幸,因为获得这个奖的科学家会被鼓励参加加拿大高等研究院组织的大项目计划,运作模式是通过全世界顶尖的资深科学家带领年轻获奖者一起攻关。”郝记华参与的项目计划叫Earth4D:SubsurfaceScienceExploration(四维地球:地下世界的科学和探索)。郝纪华告诉记者,这个奖是颁发给国际上很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的,大部分是世界顶尖大学的助理教授,自己当时申请的时候还是博士后阶段。

尽管荣誉加身,郝记华说,他还是最喜欢做学生们的“郝老师”。“无数时刻,海浪拍打着我的船帮,稍有不慎,我的小船说翻就翻,我顶着巨大的压力,穿行在海浪上,我的导师是我人生中高耸的灯塔。”这是郝记华写下的一段话,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学生们的灯塔,这是他作为一个导师的初心。

“可能你目前还不知道科研是做什么,那就尽量考取一个好的大学,这样才能够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就享受到好的科研环境,为未来申请到更好的科研院所做好准备,这是个累积过程。要目光远大且能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郝记华这样告诫有科研抱负的青少年。

勤奋自律让成长厚积薄发

从小到大,郝记华几乎一直都带着“学霸”的光环,当记者问他有什么技巧分享给正在读书的学生时,他却说,可能勤奋才是最靠谱的“技巧”。

“我读博士时的导师已经快70岁了。但是,在我读博士时期,他每天都比我还要勤奋。”其次是自省和自律,郝记华觉得,现在环境给孩子们的诱惑太多,信息量泛滥,但是对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可能并不会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弱点和误区,懂得自省,并且自律”。

刚做博士后的时候,每逢参加会议,郝记华会提前几天把自己参加会议的所有报告、海报看一遍,虽然会非常累,但心里会觉得踏实、有底。“我有一个科研方面的小习惯,就是广泛听取各个方向的报告,将自己的各种想法记录到本子上,这会是一个兴趣和知识面都能得到扩展的过程。”在郝记华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家乡美食饱含浓厚的故乡情

记者采访郝记华的时候,他刚从莘县老家赶回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在他看来,回老家,是自己难得的轻松时光,对他来说,山东大包子是他心里最香的美食。

“我去过好多个国家,也尝试过很多地方的饮食。但是觉得最香的还是山东菜和爸妈包的大包子。我自己也常常做饭,但总是做不出来家里的那个味道,可能是家里的饭带着浓厚的感情。”郝记华说,近些年家乡的发展速度很快,可谓是日新月异。他希望家乡的父老能够充分发挥山东人吃苦耐劳和务实的良好作风,放眼世界,把握时代发展的先机,他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机会为家乡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79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