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2/5590707.html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侯梦茹“六维玩儿聊城”——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采风活动,围绕聊城好看、好听、好学、好吃、好玩、好买”的“聊城六好”优质文旅产品,挖掘聊城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聊城莘县。四代传承,莘县二夹弦戏剧大家族“包青天、贺文秀私访、井台会、丫鬟报信、老丞相招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探访北词二夹弦家族倾听部分曲目。二夹弦唱腔清新活泼,委婉抒情。以“纺纱小调”为基础,曲调吸收黄河船歌,打夯号子及民间小调融合变化,又汲取花鼓、梆子等民间歌舞、戏曲形式。白怀凤二夹弦戏曲传承人张道河,高中毕业后跟随母亲外出唱戏。从一代传承人张清义开始,二夹弦已经在家族中传承了四代,每次演出都是全家出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白怀凤年生人,年唱戏曲,80岁了依然身体硬朗,除了听力稍有不便仍然能够编写剧本,有时兴致上来还会扮个小角。“现在戏班有13、14个人,都是我们自己家人。”张道河说。“这些戏本都是我自己写的。”白怀凤指着本子上的工整繁体字说,“儿媳,儿子,孙子,他四姑,三姑,大爷,都喜欢戏,就是年龄大了不能挑主角了。”张道河表示,早些年都是为了家庭生活去学习戏曲,现今戏曲收入困难加上和年轻人已经断层,除了家中传承很少有人会学习,但依然会坚持走下去,避免二夹弦失传。吹笛为李存魁莘县柳子戏如今只剩一把笛莘县柳子戏原名弦子戏,后更名柳子戏,随后统称为柳子戏。柳子戏戏班人员普遍是老年人,传承人李存魁算是年龄小的。李存魁受家庭影响自幼喜欢戏曲,高中毕业后便拜师学艺,掌握了柳子戏各类曲牌。随着老艺人年龄不断增大,并相继离世,他承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坚持到现在不容易,原先村里很多老人会唱,现在慢慢传下来的只有我们。年轻人不喜欢听,会唱会演奏的人年龄越来越大,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或者嫁去外地,很多人都已经不在。”李存魁说,如今82岁的王玉臣还能演唱双龙关,其徒弟60岁的王改玲也登台演出平调锁楠枝,最大年龄的王玉田今年已88岁,每天技痒时都要来上一曲。王九成60岁……李存魁说起戏来神采奕奕,聊到戏班情况又神情黯然,“原本柳子戏有三大演奏乐器,现今老人都已离世,只剩下这一把笛子,现在依然没有找到传承人。”地方戏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许多剧种传承面临危机。如果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只是物化半物化的、浮在社会表层的文化现象的话,那么精神文化则是深层次的、最能代表区域文化本质属性的文化现象。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抽象和隐性,也更易被人们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