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福: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承担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及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概论、秘书实务、民俗学概论、中国古代史、应用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兼任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辑专家委员会“谚语组”专家、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长期节目嘉宾、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副会长、青岛理工大学手工艺协会会长等职务。
张成福同志政治思想坚定,忠诚于教育事业。从教十三年来,兢兢业业教学,刻苦认真工作,在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强化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
年,张成福接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主任,当年正值山东省实行的“高校拨款定额改革”在青岛理工大学实行,由于办学时间短,积累少,与全国其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张成福与教研室同仁们一起开始了艰难的专业建设历程,筚路蓝缕,一路向前。
(一)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
-年,连续写出四份《青岛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汇报》,上交给学院领导、教务处及相关校领导,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制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规划。几年来,专业稳步发展,新引进师资4人,教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团队,在影视文化、儿童文学、青岛民俗文化、青岛地方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生一志愿报考率和就业率在全校文科专业中稳居前列;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成绩显著。
(二)做好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年,学校要求对所有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新一轮修订。借此机会,张成福和教研室老师一起,总结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所遇到的问题,结合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广泛调研,多方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年版的培养方案。年,根据学校要求在对深圳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了年版培养方案。在这两版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社会实践课程等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之更加适合培养具有理工大学特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做好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
除了组织同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外,积极主动开拓学生课外实践的教学和实训资源。在校内,安排学生定期到党委校长办公室、档案馆、图书馆、各学院办公室、各职能部门进行实习实践。在校外,与同事们相继建设了22个实习实践基地。利用暑假时间,专门到北京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咨询行业内顶级专家意见,听取优秀毕业生反馈。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优质教育研究院签订协议,共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在北京设立实习单位。走访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并签订实习单位意向书。
拓展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
张成福充分重视课程教学对于一位专职教师的极端重要性,从教以来专注于课程教学,不断拓展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较为突出。
(一)不断拓展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拓展新的教学方法。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张成福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并实践新的、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新学情的教学方法。年参加由美国肯塔基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合办的双语教学培训班,从美国教授处学习了很多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做访问学者期间,深入到多位教授和年轻博士的课堂听课,着重学习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成之后及时地将这些方法使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开展教学研究和网络课程建设
开展教学研究是课程教学取得进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提升的重要手段。张成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现象和理论进行结合,完成《基于青岛本土文化资源研究和应用的人文类研究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教研课题,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新形势下,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便利进行教学,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了《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文化》网络课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能回顾课堂内容、强化课外阅读、形成良性互动。使用对分易、学习雨课堂等新式教学平台,与时俱进地开展课程教学。
(三)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结合青岛理工大学很多毕业生毕业之后会留在青岛的实际,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充分了解和研究青岛本土文化资源,包括青岛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等,找到其和自己承担课堂教学的结合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探讨建设了系列基于青岛本土文化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人文类研究型课程教学,邀请青岛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行现场教学,开展青岛民间文学(如徐福传说、梁祝传说、琅琊台传说等)、青岛民间艺术(如皮影、剪纸、花鸟画等)、青岛城市民俗(如里院商住民俗、海云庵糖球会等)、青岛历史名人概说(如薛禄、高凤翰、胡峄阳等)、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胶南年画、茶艺、面塑等)、青岛海洋文学等;同时探讨青岛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专业课、全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学生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是教师的第一天职,这是张成福老师的格言和信念。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突出、语言输出能力出色的学生也极为重要。因此,张成福投入巨大精力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申报各类科技创新项目,训练学生将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
(一)指导学生申报并完成各类科技创新项目
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调研中国项目、调研山东项目等校内外科技创新项目是张成福经常与学生们讨论并申报、进行研究的项目。他先后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挑战杯项目5项,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申报调研中国、调研山东项目多项。同学们对黄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珠山街道民俗文化、泰山皮影、黄岛区皮影、黄岛剪纸、大夼制香技艺、西海岸新区核雕技艺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年,由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取得的突出成绩,被青岛理工大学授予“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由于指导学生组团参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剪纸文化的调查、研究和展览工作,被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新闻出版局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调研撰写毕业论文
鼓励学生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从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张成福就鼓励学生将眼光放到社会上的实际问题上进行研究,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几年来,他指导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先后对潍坊状元胡同的产业化、薛禄传说的当代表现、皮影在青岛地区的传承与传播、青岛移民与高家糖球、莱州月季花节的历史及其发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胶南年画、西海岸新区陈姑传说、珠海街道梁祝传说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中,蒋慧敏同学撰写的毕业论文《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梁祝传说研究》获青岛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三)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参加学术会议
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术训练是张成福老师一直以来的追求,为此,他将学生吸收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组建科研团队,手把手地把学生带入科学研究的殿堂。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先后吸收了常慧慧、姜丽娜、郐基墉、赵灿、杜昭熺、蒋慧敏、王苏晖、刘松、张子钰等多位同学加入,他们在校期间、进入社会后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如届毕业生赵灿跟随张老师对山东莘县张寨镇主簿营村进行民俗文化调查,之后,他主持编纂了聊城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村志《主簿营村志》,创办青岛灿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开展乡村文化调研和乡村文化振兴服务,已经取得了十分可惜的成绩,年10月25日的聊城日报以《乡村振兴路文化求索人——记执著于村美民富探索的聊城“90后”赵灿》为题用一个整版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张成福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届学生常慧慧撰写的论文《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江阁老传说研究》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年,带领学生参加“首届青岛高校民俗文化青年论坛”,常慧慧的《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江阁老”传说研究》的论文荣获一等奖,赵灿、王学芹获得二等奖,安子璇获得三等奖。
加强社会服务,强化责任担当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大学教师应有的责任担当。张成福老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主动对接社会、服务社会,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服务
年,张成福被聘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辑专家委员会“谚语组”专家,参与出版工程各省《谚语卷》编辑体例、内容分类等问题的讨论和审定工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提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的编纂工作,作为主要参与人(第二位)完成的《中国节日志·海云庵糖球会》已经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参与谭业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渤海城市群海洋文化软实力研究》。与杨利慧教授合撰的《中国神话母题索引》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
(二)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服务
先后主持并完成青岛市双百课题《繁荣和发展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研究》,青岛市社科规划课题《分类保护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研究》、青岛市黄岛区琅琊暨徐福研究会委托课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徐福传说普查及影像记录工程》,先后对青岛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民间故事、田横祭海节、徐福传说、胡峄阳传说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云庵糖球会、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渔祖郎君节、胶州剪纸等进行了调研,对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南年画、泊里麦草画、小珠山传说、糖球制作技艺、陈姑传说、制香技艺、核雕、刺绣、皮影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受青岛市史志办委托,独立为第二轮青岛市志(-)撰写《风俗志》,已被《青岛市志·社会卷》(-,方志出版社,年)全文采用。受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委托撰写的《缘俗青岛之风俗篇——青岛民俗文化》已完成,由九州出版社于年出版。
(三)为青岛“工匠精神”打造与提升服务
作为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副会长、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西海岸新区分会会长、青岛民俗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张成福老师一直专注于对民间艺人的帮扶和研究工作,挖掘他们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为青岛这座城市“工匠精神”的打造与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如年1月,组织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手工艺大展,本届展览为西海岸新区举行的首次手工艺大型展览,是新区手工艺的一次惊艳亮相。现场展出了余位手工艺术家的多件展品。二十余位各个门类的手工艺术家现场献技。
年7月,组织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青岛西海岸新区剪纸作品邀请展在西海岸新区隐珠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分为“礼敬传统”“光辉成就”“百花齐放”三部分,共有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市南区、市北区、城阳区、胶州市、平度市、高密市等多地余位剪纸艺术家的余件剪纸作品参展。此外,还邀请刘尚仪、杨月华、王德蕊、赵丽华、陈雪梅、李慧琴、崔晓宁、刘进乐、管洪刚、薛玉红、刘运金、薛娜、解维明、孙克龙、马芳庆、吴云凤、李居发、孙展平等30余位艺术家到各大中小学校进行民间艺术教学,在学生中传承和传播工匠精神。为青岛“工匠精神”的打造与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青小理荐读
拿走不谢!暑假留校攻略请查收……
九月见,青岛理工大学等你!
一串晶莹数字,带你了解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
应邀赴美参加颁奖典礼!因为他们是唯一的全国冠军团队
“
来源:人事处
视频制作:李虹萱、舒啸
策划:王妍、王琦
编辑:任衍珍
审核:于波
新浪微博:
青岛理工大学”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