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人民至上魏县拔尖的神奇密码

全国《脱贫攻坚计》“第一计”、全国第一份防贫保险、河北第一个平原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河北魏县创下多个第一。年2月25日,中共魏县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昔日贫困县转身成为“优等生”。

这个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县脱贫摘帽后,审时度势,守正创新,进一步推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为主导的“”发展战略,“魏文化、水文章、强项目、美城乡”的新画卷正渐次铺开。

贫困大县的全国第一是怎么干出来的,“优等生”能不能在乡村振兴的考试中再拿高分?

近日,人民网河北频道来到魏县,进移民新社区、访扶贫产业园,听百姓讲变化,探寻这份脱贫攻坚优秀答卷背后的密码,感受他们探新路开新局的奋进力量。

魏县沙口集乡贺祥社区。任寒霜摄

首开河北平原县易地搬迁先河,漳河河堤内的4个乡镇、12个村庄2万余人搬出河堤,让村民告别水患;发展“扶贫微工厂”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率先建立“防贫救助”精准防贫工作机制……

全国脱贫攻坚“考场”上,魏县缘何“拔尖”?魏县县委书记樊中青认为,“说到底,就是魏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敢担当、敢创新。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中,我们是‘施工队’,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劲儿要往一处使,把群众放在心上,工作谋细、谋实、谋深。”

上下同心攥紧“拳头”激发实干斗志

走进魏县,处处能体会到各级党员干部的实干劲头。“村官就像家里的‘当家人’,村民富不富要看村官们给不给力。”曾任魏县德政镇后西营村的村支部书记刘贵山说,他工作了近20个年头,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带领全村致富,他还是义不容辞。

过去,后西营村是魏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村民们辛辛苦苦种了几十年菜,但收入不多,看着大伙受穷,我着急。”刘贵山说,“不管多难,我们都要把‘种菜’这事儿弄透、弄通。”

-年,刘贵山连续三年带着村干部和几名村民代表,奔赴北京、山东、河南等地考察调研,最终从山东寿光县、莘县请来了技术员,取回脱贫“菜经”——种植大棚反季蔬菜。

“有了技术和经验,还得让老百姓们懂技术,让他们能种、会种。”为了让村民们掌握技术,刘贵山还办起了培训班,让村民们都成了种植蔬菜的“行家”。

年,后西营村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经营点组织了起来,开始市场化运作。同时,该村还引进了优质菜种和现代化设施,推行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种植,建蔬菜深加工厂,与大超市、大客户建立稳定供销关系,把菜销售到北京、山西、河南等地。

“种了一辈子地,说种菜也能致富,我真没想到。”后西营村村民刘振海说,“以前种露地蔬菜,骑车到周边乡村叫卖,一年下来,收入不足1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用大棚种菜,一年收三茬,一亩地能收入两三万。村两委干部们带着我们干,日子越来越好了。”

如今,后西营村形成了1亩、近20个品种的蔬菜种植规模,人均年种菜收入约2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多个村走上种菜致富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鲜蔬小镇”。

魏县“鲜蔬小镇”德政镇后西营村。岳杨摄

后西营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只是魏县党员干部们上下同心、干事创业一个片段。

据介绍,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年,魏县全面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印发《关于建立“直抓直管”党建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管理的意见》,同时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举办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人次。

年,魏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序列,摘了30多年的“穷帽子”。樊中青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都是党员干部们日日夜夜干出来的,这其中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和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和担当如何体现?在樊中青看来,“看准的事情,只要对人民群众好,就拿出勇气来,坚定不移地去干。”

倾心为民显担当补齐群众住房短板

“汛期到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被‘淹’了。之前,我住的村子在漳河河堤内,一下雨就怕,晚上都不敢睡觉。”现居住在魏县贺祥社区的沙口集乡李家口村村民郭青梅说,年漳河发水,水都漫过窗台了。

魏县境内漳河全长32.3公里,流经10个乡镇,其中,行洪区涉及4个乡镇12个村。据资料显示,长期以来,由于漳河洪水不定期泛滥,该区域内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受到严重威胁。

“住有所居、住得安全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直接的体现。”樊中青表示,群众年年提心吊胆,哪有心情琢磨干事儿发展?一定要把河堤内的群众搬出来,改变他们世代面临洪水威胁的命运。

然而,12个村庄、2万多人口要实现整体搬迁实属不易。靠上级帮扶?在“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实施之前,还没有相关政策;靠县级财政?魏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5.1亿元,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无力承担整体搬迁的巨额投资;靠群众自筹?他们本就生活在贫困线上。

“必须应搬尽搬,让群众有安全住房。”“十三五”规划之初,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号工程”摆上魏县决策者的案头。在上级没有明确政策的情况下,他们大胆决策提出平原地区贫困村整体搬迁的思路,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省、市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对接、沟通。

“在组织的领导下,魏县在补齐群众住房安全短板工作上,下了一招‘先手棋’。”魏县扶贫办主任陈瑞学说,魏县漳河河道内12个村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年4月份成功列入河北省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成为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个平原县。

确定搬迁后,又该如何搬?“当时开始搬迁的时候,我们有两套规划方案,一是‘一户一院’,二是盖楼房,考虑到群众的生活习惯,我们采用了‘一户一院’规划。”樊中青说,这样可以让群众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缩短生活磨合过渡期,更好地融入新生活。

据介绍,魏县按照既可以行洪避险,又就近便利的原则,将安置社区全部选在距离迁出村平均不超过3公里的地方。“不背井、不离乡,跨过大堤奔小康。”成了新建搬迁社区居民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不仅‘搬得出’,还能‘稳得住’,更要‘能致富’。”樊中青表示,年底,12个村所有搬迁户全部拿到新房钥匙,年底,搬迁户入住率达到%,12个旧村复垦完成%。同时,魏县还配套建设“扶贫微工厂”,设置公益岗位,引进优质项目等,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增收。

借力电商“新引擎”再添发展新动能

补齐群众住房安全短板成为魏县的“先手棋”,借力电商“新引擎”,增添发展新动能则为魏县经济发展贡献了“致胜招”。

在魏县沙口集乡大斜街村,常同刚正在种植园查看桃树的长势情况。“桃树3月下旬就该开花了,施肥、果树枝修剪、开花前果树管理等工作都已经开始了。”常同刚说,眼下通过网络电商平台积累客源,积极联系老客户,为七月份挂果上市做足准备。

在大斜街村,常同刚是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他通过电商平台帮村里百姓在网上卖桃子,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桃子站长”。

“以前大斜街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产值不太好,村里开始种植红桃后,我们尝试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常同刚介绍说,如今村里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

在常同刚的带动下,利用互联网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牛文飞作为大斜街村的桃农,通过网上开店,将自己种植的红桃销售到了全国各地。随着业务发展迅速壮大,他新开通2家网店,为20多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每人每天收入近百元。

据了解,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魏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推动电子商务成为魏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新引擎”。

明确发展方向后,魏县还细化了电子商务产业各项工作: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体系、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农村产品上行基础设施、农村产品上行综合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电商扶贫体系七个方面工作同步开展,为魏县电商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魏县已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3个村镇级农产品电商集配中心,以加强农产品分级、包装、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短板;建成1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4个乡镇级物流配送中心,17个次级乡镇级物流配送中心,个村级物流配送站点。同时,魏县不断加强与商贸流通、邮政、物流、快递、供销等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协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魏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成功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到年9月,全县网商店铺达家,电子商务半年交易额达万元,网络零售额万元。

“未来,魏县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农产品上行、电商扶贫等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让电子商务成为魏县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跨越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新亮点、新动力。”樊中青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3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