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厨祖,一代贤相,伊尹耕莘,后世尊称“任圣”
山东省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张丁材
中华厨祖一代贤相伊尹耕莘后世尊称“任圣”
伊尹(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姒姓,伊氏,名挚,生于伊水(今河南洛阳伊河)。
伊尹传说伊尹是黄帝时代大将力牧的后裔,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
伊尹聪明颖慧,勤学上进。他看到夏王朝日趋没落,民众不堪其苦,心中十分向往尧舜时期的那种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为了更好认识社会,他隐居于有莘之野(今山东省莘县莘亭镇一带),一边躬耕自给,一边研究尧舜之道,寻求变革社会的途径。
商汤当时商汤广结邻族,宽厚待人,胸怀灭夏兴商大志。商汤听说伊尹热衷于尧舜之道,下决心要聘请他帮助自己成就大业。成汤连续五次聘请都没能见到伊尹,于是心生一计,决定向有莘国君的女儿求婚,唯一的要求是要伊尹作陪嫁。伊尹一到商都亳(今河南省内黄亳成),便被商汤留在身边,每天和他探讨灭夏兴商和强国富民的大计。一次,伊尹借商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即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这就是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
此后,伊尹建议商汤想办法摸清人心向背,试探夏王朝的实力,结交与夏王朝有矛盾的部落,还先后五次亲自潜入夏都,发展联络内应,同时离间夏王朝君臣关系。条件成熟之后,商汤采用伊尹之计,迂回进兵,攻其不备,打败夏军,夏王朝灭亡。
商汤成就大业后,拜伊尹为冢宰,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孟子商汤死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四个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商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三年便昏庸起来,他挥霍无度,无视先王法度,做出了许多乱德之事。为挽救太甲,伊尹将其放逐到商汤的墓地桐宫,守祖陵而思己过,自己则代掌朝政,统率诸侯。三年后,太甲改过向善,伊尹将其接回,让其再掌大权,自己则回归相位,继续全心全意做辅佐大臣。
太甲可以看出,伊尹是一个聪明好学、勤奋努力、不贪图权位名分而又十分谦虚的人,他追求的目标是让当今君主成为向尧舜那样的君王,让当今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像尧舜时期人民那样幸福安康的生活。后世的评论家一致认为伊尹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毫无个人的私心杂念。所以孟子曾经这样总结说:“伊尹,圣之任者也”后来,伊尹便被一代代人尊为“任圣”,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圣”的人。
伊尹耕莘处后来,伊尹以高寿而终,其子伊陟也做了宰相。伊尹当年躬耕之地就在今天的莘县城北一带,汉代曾在此建伊尹庙。县城内曾建任圣祠。清康熙五十五年(年),东昌知府程光珠访求遗迹,亲书“莘亭伊尹耕处”六字,莘县知县刘萧刻碑立于大里庄之西,至今犹存。(张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