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邀请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党组书记、局长刘光辉同志,介绍“十三五”时期聊城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内容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再次见面。首先,我代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新闻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聊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聊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有关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牢牢把握“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中心,发展大文化、搞活大旅游、培育大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呈现新亮点:阿胶工业旅游打造了工业旅游成功范式,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成功举办,打响了运河品牌,品牌打造和产品建设同步加快;文化惠民消费创造文旅消费新模式,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市旅游收入增幅均列全省前五位,年聊城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0.04%。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万人次,同比恢复47.4%,实现旅游收入81.4亿元,同比恢复44.7%。
(一)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一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市现有文化馆9个,图书馆8个,博物馆17个,美术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推进聊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将市、县、乡镇、村四级纳入平台系统,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资源上“云”,人民群众线上线下共享公共文化资源,文化生活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举办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市每年组织开展场主题文化活动。三是文化惠民服务成效显著。将“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列入每年年度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公益群众文化活动场,疫情期间取消文化活动场,每村每年至少举办1场群众文化活动;“戏曲进乡村”演出共场,惠民演出覆盖率达到%,超额完成乡村振兴考核惠民演出任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6多场等,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年我市6项作品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奖项:空中杂技《穿越——大飞轮》、雕塑《东方印象门神》、行书《东坡志林选抄》、篆刻《德堂印痕》、文章《周代三大祭祀中的乐调研究》分别荣获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杂技类艺术作品奖二等奖、美术类三等奖、书法类一等奖、书法类三等奖、艺术理论和评论类二等奖,《海源阁》获省精品工程。年,扶贫小戏《一个也不落下》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基层院团会演,并被评为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展演获奖作品;蛤蟆嗡小戏《武训推磨》,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参演剧目。年,《我来给您送鸡蛋》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优秀剧目奖;女生独唱《美丽东昌》、小品《落户》、情景舞台剧《中华孝道》荣获“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展演”三等奖;豫剧院演员纵宛宛在第四节中国戏曲红梅大赛中以山东省第一名获得金奖。年,山东梆子扶贫大戏《承诺》入选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举办的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和由中宣部、中国剧协主办的“年脱贫攻坚主题戏剧作品晋京展演”剧本遴选。
(三)文旅产业深入融合发展。一是完善规划体系。编制了《聊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核引领、一廊隆起、三带协同、五板支撑”的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完善编制了《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京杭运河聊城市区段旅游带控制性详细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聊城段)建设保护方案》,推动了我市京杭大运河项目建设。二是产业融合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教育等多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阿胶工业旅游成为全省全国工业旅游亮点。“文旅+东阿阿胶中医药文化旅游综合体实践模式”获得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在第三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上,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网友最喜爱的十大工业旅游企业”称号。山东正信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景阳冈酒厂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三是文旅兴市个重点项目已建成开业或正在加快推进。京杭运河(聊城段)样板项目基本完工。江北水城万达欢乐小镇项目、摩天轮丛林乐园、高新区九州洼月季公园正式营业。江北自媒体(网红)小镇、景阳冈英雄文化观光园、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个项目入选省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四是积极有效应对疫情。按照中央、省、市部署,带领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全力迎战、冲锋在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坚持防疫和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开展文化惠民消费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等,推动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全市文化和旅游经济逐步回暖。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在文物方面,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74处、市级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加强文物立法,起草了《聊城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送审稿)》。实施了大运河遗产会通河临清段会通闸、临清闸保护修缮工程,光岳楼安防工程,阳谷段河工设施陶城铺闸、 、张秋运河石桥修缮保护工程等50多项文保工程。完成了茌平区府前广场项目、茌平区韩王遗址、东一甲遗址、李孝堂遗址、聊城碧桂园国岳府项目的考古勘探工作。开展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评选工作,评选了22处文物单位,近期将报市政府公布名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省级45项、市级项、县级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34人、市级人、县级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1处、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市级非遗传习所6个、市级非遗扶贫就业作坊17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在古城举办特色非遗活动,提升了古城人气。“遇见聊城”聊城非遗走进古城景区大型实景展示秀,被评为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开展了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评选工作,评选了17家工坊为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此项工作的开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五)城市文旅品牌知名度提升。一是开展媒体宣传。持续在央视、山东卫视、北京南站、北京首都机场设立广告宣传牌,聊城火车站LED大屏循环播放我市城市形象宣传片。创新策划主题网络营销亮点活动,运河边上“醉”聊城、“我为聊城文旅代言”短视频荣获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好客山东游品荟”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名单。举办了首届聊城网络主播文化嘉年华、“聊城首届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聊城人游聊城——引爆十一黄金周”活动等。二是推出精品线路。以“游水城、做英雄、品阿胶、泡温泉”为主题,整合包装阿胶养生养心游产品、水浒文化体验游产品、水城休闲旅游产品、温泉休闲体验产品等特色线路。三是成功举办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暨第五届运河论坛。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年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工作亮点”。期间,举办了系列运河专题论坛、研讨会、运河情主题晚会、美食节、运河庙会等活动,形成了运河招商、论文集、诗词集、书画集四大成果。此次高质量、大规模文化盛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是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次有益尝试,突出了聊城在大运河沿线城市的中心地位,对我市对接国家运河文化公园国家战略,提升聊城在运河沿线城市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出台聊城市地接旅行社补贴政策。为扎实做好市委、市政府“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尽快恢复旅游市场活力,落实市政府水城惠民消费季黄金九条措施,出台了《聊城市地接旅游补贴办法》,在补贴范围、条件、标准、申报程序、审核及资金发放、监督管理等方面列出了切实可行措施,填补了我市在旅游地接扶持政策上的空白。
(六)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行业健康发展。一是出台书店支持政策。联合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策、资金上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推进聊城市书店、书馆、书吧建设,打响“书香聊城”品牌。二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了“绿书签行动”、“版权进校园”集中宣传周活动、“书香聊城全民阅读季活动、“礼赞新中国”主题阅读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等。三是做好著作权作品登记工作。开通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聊城端口,做好著作权作品登记工作;成立聊城文化版权服务中心,可为第三方免费办理普通版权登记业务。四是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监管工作。加强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和监测监管,严格执行事件事故报送制度。组成审听审看小组,对我市主要频道频率播出的节目进行审听审看。
(七)文化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梳理完善权责清单及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持续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积极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优化权利运行,委托行政审批48项,进厅办理,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归集政务服务资源目录,探索以告知承诺制的方式实施行政许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运行标准化。二是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检查。坚持“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日常检查机制,开展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专项检查、整治网络非法传播视听节目、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共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个。对城区基层站点进行梳理,明确具体联络人员名,扎实开展了扫黄打非“净网”“护苗”“秋风”“清源”“固边”专项行动。三是夯实文化旅游安全监管工作。对文化市场、旅游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动态管理。四是提升“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了旅游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3A级以上景区监控数据将全部接入,对A级景区实时客流和累计客流进行监测。
(八)文化和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一是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针对村级文化阵地设施落后的现状,各级持续投入资金,建好用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购置了电脑、会议桌椅、电视等设施设备,定期更新农家书屋书目,确保扶贫资金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全市个省重点贫困村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则,全部建成文化活动室和文体广场。二是加大非遗扶贫力度。培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手工艺为主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展业乡镇(街道),东昌府区斗虎屯镇、临清市魏湾镇、度假区李海务街道、东昌府区堂邑镇4个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市、区两级文化部门与堂邑镇党委政府对国家级“非遗”—堂邑葫芦雕刻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工群体不断壮大,葫芦的产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年产值超过6亿元,成为我市文化扶贫的又一典型产业。临清贡砖砖雕基地在扶贫资金扶持下建立起来,砖雕与扶贫相结合,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斗虎屯镇将非遗项目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剪纸、虎头鞋、手工挂面等实现产业化发展,村中妇女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等等。三是加强贫困地区广播电视建设。落实补贴建档立卡贫困户接收有线电视服务所需经费,争取市级广电扶贫资金万元,已按照各县(市、区)资金缺口所占比例分配完成。莘县广电网络分公司投入多万元,更换信号发射器,新增OTN设备,提升信号传输质量,提高宽带流量,全县80%的村庄具备安装4K超高清数字的条件。截止到今年8月底,累计为全市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开通广播电视,安装用户家中有线电视节目均达到不少于70套的要求。四是开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和企业自主结对、地域就近结对、牵线搭桥结对等方式,组织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实现每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至少有1家单位对口帮扶。注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组织重点旅游扶贫村村支部书记参加了在淄博举办的全省文化旅游脱贫攻坚培训班,通过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的方式,学习各地乡村旅游扶贫的成功经验。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聊城文旅融合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