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12/百里负米奉亲,发生在山东莘县,对待父母应像子路这样山东省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张丁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五十岁任鲁国司寇,五十五岁开始,率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历时十三年。五十八岁时回到鲁国,删修《春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献史籍。子路侍亲百里负米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七十二贤人中年龄最大的是仲由,仅比孔子小九岁,很受孔子器重。仲由,字子路,(公元前—公元前),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城镇历史悠久,是春秋时的古城邑。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这一带留下了遗迹,早已列入“二十四孝”的子路“百里负米奉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子路从小家境贫寒,常常要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米回来给父母吃。子路的父母过世后,子路来到楚国当了官,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子路并没有因为生活条件改善而高兴,经常哀伤父母不能和他一起过这样的生活。每当这时,子路便想,再像过去那样背米奉养父母,也不可能了。孔子赞叹子路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说:“仲由侍奉双亲,可以说是父母活着的时候尽了最大的孝心;父母亡故后,又能时时怀念他们,真可以说是个大孝子了。”子路堤村子路35岁时,因鲁国大乱,他到现在的莘县、阳谷一带讲学。他的二儿子启,也随着来到这里居住。古时候这里有个书院,是子路教书的地方。因当时多水患,洪水泛滥,子路率民众筑堤,以防御洪水。孔子也曾到此讲学,亲眼见仲由背米供养父母,又带领百姓筑堤防水,对仲由的孝行与吃苦精神加以赞赏。后人遂将此处之堤命名为“子路堤”。现在的金堤,就是在子路堤的基础上加宽加高的,至今仍然发挥着御洪和灌溉作用。原子路堤村,现属聊城市阳谷县金斗营乡,在子路堤旁。相传,此村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村名原称堤上。据说,这里就是子路避阳虎之乱曾退修诗书的地方。其后人都是子路的后代,均姓仲。仲子庙据说,当年子路在今仲子庙水闸南侧三间茅屋内,开坛讲学三个月,传播儒家思想,教化当地民众,方圆百里之内的人们闻后,纷纷前来听仲子讲学,当地之人深受其益。当地人为了纪念仲子开坛讲学这一佳话,众人捐资在原仲子讲学处建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庙宇,内供仲子神像,庙曰“仲子庙”(遗址在原范县县治驻地即今莘县古城镇东南偶),四面八方游客络绎不绝,庙内香火不断。郑板桥于年(乾隆七年)任范县知县兼署朝城县事,到任后便参拜仲子庙,并亲自手书“仲子庙”牌匾一块,挂于庙门之上。郑板桥亲书的“仲子庙”匾额,款署“郑燮书”一行小字,自成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据山东省及当地‘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仲子庙》匾丹书系出自郑燮亲手,书于其知范县期间(-),为板桥存世书迹中一件难得的楷书匾额。带来的启示孝道,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是做人之本。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尊敬老师的人。这得益于孔子给子路的教诲: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所以,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怕辛苦劳累,你都能尽力去做到顺承父母的意愿。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经常和父母谈心,不要等到后悔来不及时,才思念父母之不在。(张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