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年),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后周太祖。他出身平民,在五代初期那段战乱频仍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最后又当上了皇帝,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使编户增加三万多。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杀一儆百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释义: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赏析:公元年,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攻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行动前,他叫人假扮卖酒商贩,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然后乘其酒醉,偷袭河西军营。郭威得知后,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赏、设宴外,一律不准私自饮酒,违者当斩。一次,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犯规定喝了酒,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立即拖出斩首。河西官兵从此再不敢随便喝酒。
锐不可当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
释义: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赏析:五代时期,周太祖郭威即位不久,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刘旻率军攻打晋州。周太祖派常胜将军王峻前去救援,王峻到达陕州后驻军休息。太祖派翟守素前去催征。王峻解释为了避免与来势汹汹、锐不可当的刘旻军队正面冲突而损兵折将,刘旻见势不妙就撤军。
高平关的传说
高平关位于高平与沁水交界的老马岭上,此地山高崖陡,关隘雄险,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顶隘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五代末年,后周名将高老鹞镇守高平关,此人粗眉大眼,鼻直口方,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手抡两柄黑虎铜锤,能征善战,文武全才,自称黑虎大王,长子怀德,次子怀亮武艺高强,父子三人,雄据一方。
后周皇帝郭威,小名郭雀儿,因忌讳高老鹞的名字,疑心高老鹞有不臣之心,便封赵匡胤为征讨大元帅,统领精兵一万,战将百员,兵进高平关,令斩高老鹞人头复令。
赵匡胤身高七尺,脸红面方,龙眉凤眼,文通经史百家,武通孙子兵法,酷爱结交天下豪杰,久有帝王之心,其父与高老鹞为结义兄弟,此次受命,进退两难。
赵匡胤率兵行至巴公原,令军士安营扎寨,不顾众将士反对,单骑独马登上老马岭,叩关求见高老鹞,高老鹞放其入关后,分宾主坐定,问道:“赵元帅统兵攻打本关,与老夫势不两立,为何又单骑求见?”赵说:“小侄知前辈与我父有八拜之交,怎敢冒犯,但君命难违,若能借得叔王人头,巧夺兵权,将来杀昏君统一天下,不仅此仇可报,天下百姓亦感叔王恩德,望叔王深明大义,以天下百姓为重。”高老鹞的两个儿子听说要借父亲人头,气得哇哇大叫,抽剑直刺赵匡胤,赵匡胤手举盘龙棍急架相迎。双方你来我往,大战几十回合,赵匡胤越战越勇,一条盘龙棍上下飞舞,风驰电掣,水泼不进,针插不入。高老鹞见赵匡胤气宇轩昂,武艺高强,真乃当世奇才,心想:“将来定天下者比是此人”,于是喝退二子,盛宴招待赵匡胤。
高老鹞在宴席上对赵匡胤说:“老朽年迈,又与你父有八拜之交,愿献此头救你全家性命,但贤侄要依我二个条件:一是要为民除害,推翻郭雀儿江山,二要与我儿结为生死弟兄。”赵一听十分高兴,遂与怀德、怀亮焚香结拜,并将自己的小妹许配给怀德,由郑子明为媒证,立下婚约文书。高老鹞见后事办妥,心安若素,趁二子不防,拔剑自刎。赵匡胤披麻带孝,亲自祭奠高老鹞,用礼合将头殓好,领兵回汴梁受命。
赵匡胤回朝将人头献上,郭雀儿打开礼合一看,见高老鹞人头栩栩如生,双目圆睁,胡须抖动,吓得大叫一声,跌下龙位,口吐鲜血而死,后柴王继位,封赵为兵马大元帅,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称帝,统一江山,国号为宋,封高怀德为元帅。
一个好皇帝
郭威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他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苦中长大,碰到机运当了皇帝,不敢重敛百姓以豪华自己。”他生活节俭,又减轻了一些赋税,削减了一些严刑峻法,并对大臣们说:“我长期生活在军队中,没有什么大学问,不知道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你们文武大臣,不论有什么建议,只要利国益民的,都可以向我提出,不过文字要简洁、切实,不要冗长、修饰。”臣下提出的不少好建议,他也果然能虚心接受、采纳。他又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郭威之死
公元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养子郭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诫郭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郭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郭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
少年时怒杀豪强
后周太祖郭威,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五代周史平话》中记载:少年郭威(邢台尧山人),因用石子驱赶偷吃谷粟的麻雀,误伤邻家孩儿,使其气绝。到了官府,量郭威11岁难以加刑,便“唤针笔匠就面颊左边刺个雀儿”,以让郭威记取所犯事由。
有的书上说他原来姓常,后来母亲王氏改嫁郭简后他就改了姓。郭简曾经在后晋当过刺史,后来被刘仁恭所杀。郭威在三岁的时候又迁到了太原,不久就成了孤儿,由姨母韩氏抚养。十八岁的时候又到潞州投奔故人常氏。
当时,李继韬在潞州割据,他是河东大将李嗣昭的儿子,李嗣昭战死后,他就自称留后,联合后梁对抗河东。为扩充军队,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军士,郭威就应征入伍了。
郭威人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放了。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不要高官求威望
郭威又为后汉的稳定立下了大功,但他并没有借此要高官厚禄,而是借机提高自己的威望:当隐帝要赏他时他说破贼不是他一人的功劳,朝中的将相安定朝廷供给军需也有功,于是要隐帝赏赐史弘肇等人,他又说大臣们也有功,苏逢吉等人也因此加官进爵,郭威又说各地驻军将领和州县官吏也有功劳,让隐帝嘉奖他们。郭威不贪功,但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和一般人相比,他的谋略要远大得多。
郭威平定三镇之后,隐帝又将北方的邺都也就是魏州驻守防御契丹的重任交给了他。在他赴任前,朝中为他是否带枢密使之职离京发生了争执,两派大臣矛盾激化,虽然史弘肇坚持要隐帝同意让郭威带枢密使赴任,但郭威对朝中之事很不放心,临行时恳切地对隐帝说:“苏逢吉、史弘肇都是先皇的旧臣,都很尽忠为国,希望陛下推心任用,必当无事。边疆之事臣一定尽忠报效,不负陛下重托。”隐帝也有点不愿郭威出京,他对郭威说:“朕夜里梦见你变成了驴,驮着我升了天,等我下来后,你又变成了龙,离开我向南去了。”郭威听了抚掌大笑。大概隐帝这时已经担心郭威对他皇位构成的威胁了,所以在郭威不在的时候才诛杀史弘肇等人,然后又派人去杀他。
郭威到任后,积极备战防御契丹,但他出来不久朝中就发生了大事,隐帝没有听他的话,而是相反,听从了舅舅李业的挑拨,诱杀了史弘肇等人,听到郭威起兵的消息连他的家属也全部杀死。然后命另一个舅舅李洪义到邺都去杀郭威等人。
李洪义和李业不同,他不想加害郭威,就将消息告诉了他。郭威听从了亲信魏仁浦的计策,倒过来用自己的官印假造诏书,说是让郭威杀众将,以此来激怒他们,众将果然听命于郭威,以诛杀奸臣清君侧为名杀向了京城。
今人评曰: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郭威墓
在山东莘县观城镇的西北侧,有处几十亩大的土台,台子上现在是观城镇的粮所,就是传说中的郭威墓了。在墓的南侧几米处,有个石牌楼子,就是传说中的后周太祖郭威的金銮殿,可惜毁于小日本制造的“观城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