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柱上将当年是有名的“童子侦察兵”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04:35李来柱有一个姐姐,但出生不久即饿死,他便成为9个兄妹中最大的。李来柱家有两亩半薄地,常年亩产粮食几十斤,遇上好年景,也不过百八十斤。尽管他的父母年轻力壮,勤恳劳作,省吃俭用,但除去高租官税,一家人只能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遇上灾年,家里时常断炊,度日如年。为了生计,他在3岁、4岁、6岁时3次随父母闯关东,从小饱尝了生活的辛酸。
年4月,包括鲁西北在内的鲁西抗日根据地形成。5月,李来柱加入抗日儿童团,不久担任儿童团长。村儿童团有多人,下设小队、班。他们经常听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年幼的心灵里埋下了对侵略者的仇恨,立志报仇雪恨。李来柱年龄虽小,但敢想敢说敢干,带领小伙伴站岗放哨、带路送信,张贴抗日标语,学唱革命歌曲,反对封建迷信。
年秋至年夏,鲁西北大旱,河渠干枯,蝗虫肆虐,加之日伪军加紧封锁、“扫荡”,妄图困死、饿死抗日军民。莘县共产党组织发动群众奋起自救,并开展向地主、富农和粮商借粮运动。李德祥是农会借粮队的骨干,李来柱带儿童团也积极参加。抗日政府把借来的粮食赈济灾民,帮助群众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年11月,李来柱在本村加入青年抗日先锋队。村青年抗日先锋队有50多人,下设小队、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配合八路军挖沟破寨,破坏日伪军交通和通信设施,反“扫荡”、拔据点,保卫家乡。
为适应对日伪军斗争发展的形势,年5月,中共冀鲁豫区第三区地委、抗日民主政府号召优秀青年参加游击队。李来柱得到消息十分兴奋,兴冲冲地找到村干部报名。村长开始嫌他年纪小不同意选送,他就软缠硬磨,非参加不可。村长说:“不是不让你去,游击队是要行军打仗的,既艰苦又危险,你还没有上刺刀的‘三八’枪高,能受得了吗?”李来柱说:“再大的危险我也不怕,什么样的苦我都能吃,我就是要参加游击队!”村长知道他平时表现积极,思想基础好,又看他态度坚决,最终推荐他参加了莘县二区游击队。
在游击队里,李来柱年龄最小,领导和战友们在行军作战、生活各方面,给予他很多关心和照顾,使他体会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年龄小也有好处和优势,前出侦察、搜集情报就比大人方便。吴家据点有2个日伪军中队,经常“围剿”游击队,欺压老百姓。为拔掉这颗钉子,上级指示游击队摸清据点内的情况。李来柱主动请缨,发挥人小地熟、胆大心细的优势,扮作修据点民工的亲属去送饭,4次进入据点侦察,巧妙与日伪军周旋,沉着应对盘查,摸清了守军的数量、工事、火力等情况,为铲除据点提供了准确情报。
后来,李来柱又多次单独执行侦察任务,为夺取燕店、冯海、莘县北关等战斗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情报。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童子侦察兵”。
李来柱(年10月10日—),年10月10日,李来柱出生于山东省莘县曹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参加儿童团,年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年参加八路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师长,石家庄陆军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参加堂邑、聊博、淮海、渡江、成都、西南剿匪等多次战役战斗,6次负重伤,屡次立功。在建设和保卫祖国中,他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立场坚定,指挥果断有力,带兵治军有方,善于开创新局面,组织部队圆满完成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战区战役演习和维护首都稳定等重大任务。他乐观朴实,耿直大度,刚毅忠勇,广受赞誉。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年晋升上将军衔。曾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东方少年》杂志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